垦地合作闯新路,化州逐梦“南药第一县”

发布时间: 2025-11-18 【字体:

地名与物产的结合,往往成就一方风土最响亮的名片,譬如“化州”与“化橘红”。

作为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化橘红有多红?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巡览广东馆时便主动推介:“这是化橘红,我认得,我喝过,效果很好。”

化橘红久负盛名,不过却不是化州南药的全部家底。

放眼这片红壤沃土,岗梅在橡胶林中茁壮成长,广藿香在光伏板下散发药香,沉香与淮山在各镇竞相绽放……一个涵盖99科338种药用植物、总面积约50万亩的南药产业矩阵正在崛起。

产业集群的背后,如今承载着一个县域更大的梦想——打造中国“南药第一县”。这一愿景目标,是化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谋划的发展蓝图。

如果说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是化州打造“南药第一县”的天赋底气,那么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的种植创新模式,则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所在。

在横跨那务、宝圩、播扬等多个乡镇的广东农垦新时代农场,一场“空间革命”正在上演:万亩橡胶林下,岗梅、广藿香、三叉苦等南药品种错落生长,这种立体种植,让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

橡胶林下种南药,是近几年在化州兴起的新鲜事。能不能种成?实践出真知。

走进新时代农场一处岭头,30多种南药阶梯式种植在橡胶树下,长势良好。农场将此岭头称为南药品种试验园,专门筛选适配本地气候、地理条件的品种,不适宜品种则逐步淘汰。

实际上,在橡胶林里种南药,背后另有一番考量。“橡胶树产胶二三十年就得砍了重种,新种到开割要等7年,这段空当期正是种植南药的好时机。”农场副总经理江泽任细数着林下种植的奥妙,“橡胶树小的时候阳光足,我们种偏阳的南药;等树长大遮阴了,就换成益智、砂仁这些耐阴的品种,实现‘一林双收、生态循环’。”

1763427313956.png

行走化州乡野,这样的种植智慧俯拾皆是。作为广东重要橡胶种植集中区,化州依托广东农垦茂名垦区的布局,聚集了多个规模化橡胶种植基地。如今,南药飘香胶林间,正书写着中国“南药第一县”的产业故事。

沿着产业脉络向上追溯,种业创新构建起化州南药最坚实的技术根基。

坐落于化州的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育种攻关不停歇。组培室里,一排排组培瓶整齐排列,嫩绿的南药幼苗在特制营养剂中茁壮成长。从这里,优良南药种苗源源不断向外输送。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药材好,药才好。”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南药技术总监赖志明介绍,坐落于此的南药种业创新园聚焦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等主体功能,已构筑形成“南药功效分类区药圃—道地与大宗南药种质资源圃—南药新品种试验区—南药新品种组培中心—南药新品种种苗繁育中心—南药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南药新品种GAP示范基地”的南药种业创新技术链。

近三年来,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创新园实现年育苗能力达千万株,建成的南药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1517种南药资源;突破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关键技术,挖掘出11个南药活性成分功能基因,为优质种苗选育奠定基础;研发4项现代育种技术,制定22项繁育技术规程,让南药种植有标可依。

1763427349603.png

随着这些成果落地生根,南药种业科技创新在化州沃土上加速转化。依托垦地合作,化州创新推行“农垦企业+地方政府+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打通科技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这一模式已带动46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形成了“种苗有支撑、种植有标准、加工有保障、销售有渠道”的产业闭环。

放眼化州全域,各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领,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南药产业集群,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态势。

在“中国化橘红第一镇”平定镇,化橘红与沉香种植规模近10万亩,年产值超50亿元,建有全国最大的沉香种苗繁育基地,其沉香苗繁育量占全国80%;播扬镇构建“1+2+3”产业体系,引进兴域生态等龙头企业,南药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那务镇创新“央企+民企+强村公司”三联驱动机制,合作共建5000万元南药全产业链项目;良光镇依托交通优势,推进大宗南药趁鲜切制项目;宝圩镇盘活撂荒地发展规模化种植;文楼镇深挖本土资源,打响“文楼淮山”特色品牌,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与种植模式的突破,最终要服务于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化州将目光投向更远处,正推动南药产业向全链条拓展。

今年9月,那务镇政府与新时代农场、广东国洲中药有限公司刚完成一项南药全产业链项目合作签约。项目预计整合土地资源5万余亩、带动综合产值超2亿元,构建集种植、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只是化州延伸产业链的一个缩影。2025年以来,化州重点引进了华润三九、香雪制药、深融生态等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目前茂名市香雪制药临空经济区项目、深融化橘红(南药)现代科技产业园项目、华润广垦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动工建设,将开发化橘红功能性食品、沉香日化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南药产业从传统饮片加工向高端产品制造转型。

(来源:南方+,网络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73698052679057966/,有删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