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广州城市更新媒体采访调研系列活动走进省农垦总局大院项目。
近年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引导居民“唱主角”,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凝聚政、民、企各方力量,通过“聚合力、促共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位于天河区东莞庄路33号的广东省农垦总局大院,分布了31栋已进入“中老年”的住宅楼,最早的建筑已建成接近60年,整体建成已超过30年。大院存在社区配套不完善,建筑老旧,适老化设施缺失等问题。
产权单位广东省农垦集团有意愿出资参与改造。天河区统筹投入财政资金;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出资460万元改造翻新小区内道路。项目开创了天河区老旧小区改造“政企共建”的先河,为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池注入新活力。
改造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居民参与体系,由属地街道、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成立项目建管委、业主委员会等小区自治自管组织,搭建开放包容的居民议事平台。天河区住建部门联合多方,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累计协调解决管线入地、停车位优化等20余项民生难题。
农垦大院于去年底焕新。小区内,道路重新铺设,标线清晰,设置慢行系统,居民出行安全感明显提升。改造增设老年活动场所、亲子活动区等,对25栋老旧住宅楼进行升级,设置无障碍通道与扶手。建设一条贯穿社区的活动健康慢跑道,将小区划分为办公静怡区、居住生活区,重点打造三大节点——芳苑、欢聚公园、健康公园。
改造结合农垦总局发展历史亮点,以农垦职工采集过程中的一滴橡胶树液为原型,打造原创社区文化属性的文创IP“小灵胶”,将其应用于农垦大院标志系统之中,传承农垦总局历史文化。
(来源:广州日报,网络链接:https://newspaper.gzdaily.cn/pc/html/2025-10/24/content_870_89835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