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恰逢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广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宁“校地结对”打造的“双百行动”标志性成果——智慧南药种质园圃正式亮相,为 “百千万工程” 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这800平方米的智慧南药种质园圃,阳光下,一座四连栋薄膜温室熠熠生辉,尽管棚内沙姜刚刚完成定植,但整齐划一的垄面和水肥一体化管网已勾勒出科技兴农的新图景。学院项目负责人介绍,从骨架复检、土壤改良到滴灌铺设,项目仅用20天便建成投用,将保存仙草、砂仁、五指毛桃等5个道地南药品种,成活预期达95%以上,为肇庆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农业示范场景”。
物联网电磁阀和压力补偿滴灌同步启用,可节水45%,病害减少三成,农药少喷一轮。一旁的春苗冬育沙姜温室已调试完毕,待种苗出圃即可比露地提前45-60天上市。学院测算,春节空档期批发价每公斤可提高6-8元,年产3万株苗预计辐射周边300亩,户均增收约3000元。
脱毒番薯育苗区则通过茎尖脱毒技术年繁育万株无毒壮苗,苗期缩短15天、病害率降八成,全部定向供应潭布镇1800亩核心与辐射区,预计全镇年增收320万元。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启动“广宁南药三年滚动计划”,力争2027年全县南药种植面积达3000亩,带动产值突破4000万元,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1000人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药食材直采基地,为“百千万工程”持续注入职教动能。
(来源:粤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