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广州市天河区的广东省农垦总局机关大院内,97岁的东江纵队老战士陈华坐在家中客厅里,翻阅自己的回忆文章。
他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回忆抗战烽火岁月,老人激动地说,“当年面对强敌,游击队没有后退一步,很多战友牺牲了,我只是一个幸存者。我们都应该珍惜今天的和平。”
东江两岸是陈华历经生死搏斗淬炼成长的地方,听闻东纵题材电影《营救飞虎》将于9月3日登陆影院,这位年近期颐的老兵称赞该影片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非常有意义,值得大家观看。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追昔抚今,陈华难忘过去的艰苦岁月。陈华生于1928年2月,是深圳宝安沙井人。1938年10月,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不久就占领了他的家乡,并多次进行扫荡,满目疮痍,乡民游离失所。目睹家乡沦陷和日军暴行,少年陈华心中义愤难平,萌生了强烈的保家卫国的念头。
1944年3月,得知2名回村探亲的同乡实为执行侦察任务的游击队员时,陈华主动找到他们。陈华和3名同村青年瞒着家人凌晨出发,结伴前往东莞投奔抗日游击队,后加入东江纵队第五大队一中队。
此后,他先后参加了黄猄坑追击战、梅塘反击战等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游击队的大熔炉历练成长。陈华说,他先后任勤务兵、卫生员、宣传员等,跟广大战友一起与敌伪展开生死搏斗。
罗浮山下火线入党
东江纵队生于东江,主战场也在东江流域,陈华永远难忘当年的惠(阳)东(莞)宝(安)革命岁月,尤其是罗浮山地区,因为他在罗浮山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春,东江纵队派出两个支队挺进东江北岸,开辟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据地。5月,东江纵队领导机关由东江南岸转移到博罗县罗浮山,陈华也随部队转移至罗浮山下。他说,博罗龙华、横河、响水、柏塘、公庄等地,都留下了他和战友的革命足迹。他们以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寇展开斗争,抗击敌人。1945年5月,他在博罗响水部队的驻扎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陈华随东纵主力部队北撤,之后,他加入两广纵队,参加解放战争,随着大军南下,参与解放广东的战役。1954年,陈华转业到地方,成为广东省农垦总局的一名职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1985年,他从广东省农垦总局离休至今。
“在战场上,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不怕困难、不畏牺牲,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陈华说,他的很多战友年纪轻轻就血洒战场,但是他们最终打败了敌人,赢得了胜利,这份光荣有幸存者的一份,更有先烈的一份,应该永远铭记。
致力宣扬东纵精神
翻看2015年《宝安史志》刊发的东纵回忆文章、抚摸刚领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陈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陈华曾任广州地区老战士联谊会东江纵队分会会长,一直以来致力宣扬东纵精神,如20年前,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在罗浮山落成,陈华积极募捐,助力这座历史丰碑的建设;10年前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主办《东江纵队图片展》,他和其他东纵老战士合力将展览提纲列出,整理图片资料,丰富展览内容。
陈华说,“东江纵队是在极其困难、极其艰苦、极其残酷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希望下一代不要忘记这段历史,继承东纵精神。”
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出品,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电影《营救飞虎》,即将于9月3日登陆影院,该影片以1944年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营救美军飞行员唐纳德·克尔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再现抗战时期惠州儿女的英勇事迹。陈华获悉这个消息后,非常感兴趣,询问如何买票观看。
陈华表示,他当年是从部队报纸和文件上看到东纵营救盟国飞行员的事情,很受鼓舞。东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配合盟军为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升了部队的国际声望,历史会记住这支英雄的队伍。“如今,这段历史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很有意义,告诉观众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砥砺前行。”
(来源:惠州日报,网络连接:http://e.hznews.com/hzrb/pc/content/202509/03/content_111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