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碟仔排骨、碟仔蒸凤爪、碟仔蒸猪脷……8月18日中午时分,位于礼乐人民会堂的礼乐邻里食堂传来一阵阵饭香。
经过数月的改造升级,礼乐邻里食堂又和街坊们见面了。重新升级改造后的礼乐邻里食堂有哪些亮点?当天上午,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面向全年龄段人群开放
打造社区共享空间
正值饭点,记者走进礼乐邻里食堂看到,这里窗明几净、整洁宽敞,不少街坊正等待出餐,其中不乏学生和上班族等年轻群体。
“以前总觉得这里是老人的专属,现在名字改了,环境也更年轻化了。”带着孙子来用餐的李阿姨笑着说。
据介绍,礼乐邻里食堂的前身是礼乐长者食堂,紧邻居家养老服务站,早在2019年就正式开餐了,为辖区老年人就餐提供了很大便利。
然而,部分街坊因“长者食堂”的名称,而不愿前往就餐。礼乐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欢介绍:“调研发现,很多人认为这里是‘长者专属’,不太愿意进来吃饭。这次升级首要任务就是打破大家的固有认知,面向全年龄段人群开放,打造集便捷用餐、邻里互动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共享空间,让‘家门口的食堂’惠及更多居民。”
如今,经过改造后的礼乐邻里食堂焕然一新。外观上,橙白配色显得十分温馨,门口还设置了富有礼乐特色的打卡墙,为邻里生活添上了一抹温暖底色。内涵上,升级后的食堂开启“全龄友好”模式:60周岁及以上辖区户籍低保、特困长者3元/餐;60周岁及以上辖区户籍长者7元/餐;普通市民13元/餐。这种“政府补贴+慈善捐助+企业让利”的三维保障机制,让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都能找到归属感。
与此同时,礼乐街道还创新打造“1十N”助餐服务模式,以邻里食堂为中央厨房,设置威东、跨龙、向东、武东、新兴、英南6个助餐点,每日为辖区提供约100餐次。
引入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
实行“明厨亮灶”
此次升级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引入广东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推动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型。
“以往运营模式中,食堂的建设、运营、服务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和输血,目标群体失准,导致运营和服务效果并不理想。”杨欢表示,此次引入的专业企业是广东农垦集团的成员企业,拥有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现代化仓储冷链能力以及成熟的大型团体餐饮运营经验,可以有效保障食材的新鲜安全、餐品的稳定品质及服务。
重新升级后的礼乐邻里食堂,实行“明厨亮灶”,市民通过就餐区的大屏幕可实时了解备餐过程。
据介绍,这次礼乐邻里食堂不仅模式升级,更带来了“小心意”。食堂根据礼乐人的饮食习惯,推出礼乐碟仔排骨、碟仔凤爪、碟仔虫草花蒸鱼丸等礼乐特色菜品,价格从2元到4元不等,荤素自由搭配。同时,每月菜式都会根据市民的建议进行更换,做到每月不重样。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对街坊的热情。“一杯咖啡钱,在礼乐邻里食堂就可以吃上三菜一汤。”英北村南溪卫生站医生冯先生表示,相比外卖,这里菜品多,价格更加亲民。
“以前买菜做饭太麻烦了,儿女又经常不在家,我一个人都懒得弄。现在好了,食堂环境升级,吃饭更加舒服,菜品更丰富,省事又省心!”今年75岁的陈伯说。
“平时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得知街道开了邻里食堂,今天特意带她来体验。我马上要去外地读大学,奶奶独自在家做饭不便。以后她可以经常来这里用餐,既方便又能与邻里有个照应。”市民曾嘉谊表示。
从长者食堂到“全龄食堂”,从政府兜底到社会共治,礼乐邻里食堂的蜕变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创新智慧。
(来源:江门日报,网络链接:http://dzb.jmrb.com:8080/jmrb/html/2025-08/21/content_742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