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广东雷州半岛上,广前种猪场育种实验室里依旧灯火通明。一位青年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跳动的基因数据,犹如一片浩瀚星空,藏着点亮中国生猪育种的“密码”。桌上,半人高的笔记本摞得整整齐齐,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绘满了种猪系谱图和复杂的演算数据。这些纸张,凝聚着他进入广垦畜牧集团两千多个日夜的心血。
他,便是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群育种场广前种猪场育种总监、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文洲。
2025年,距离王文洲硕士毕业正好10年。从满腔热血的应届毕业生,到满载荣誉的生猪育种研究员,十年追光,初心如磐,成就与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独自坚守的夜晚,是他对育种事业始终如一的热爱与执着。
梦想启程 初露头角
2015年,初出茅庐的王文洲,怀揣着培育优质种猪的梦想。他选择扎根在生产一线,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思考和研究生猪育种问题,时刻关注国内外行业动态,及时收集前沿科研成果,敢于“啃”大部头的专业书籍,做实验收集各种数据,为做好生猪育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广垦畜牧集团,王文洲曾被派驻到广垦沃而多猪场开展常驻服务工作。当时,该场正准备申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王文洲主动参与其中。他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数据堆里,一边录入与更新场内新数据,一边利用育种软件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全面检查。不看不知道,数据中存在着大量问题,缺失、重复,前后矛盾以及逻辑关系混乱等错误层出不穷,但他没有丝毫退缩。那三个月里,王文洲就像一位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数据疑点,一个一个地排查、修正。无数个日夜,他都在与这些数据“战斗”,眼睛累得布满血丝,可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软件数据与现场实际情况实现了精准匹配。数据核实准确后,他又深入猪场一线,仔细观察现行育种流程,与养殖人员交流,了解每一个细节。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形成了详细的育种情况调查报告和新育种流程的可行性报告,他精心设计并建立起了一套更加完善、可执行的育种流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广垦沃而多猪场成功入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那一刻,王文洲心中满是喜悦与自豪,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广垦畜牧集团种猪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于是,他毅然选择留在广垦畜牧集团,立志要在这个生猪养殖的“国家队”中,为培育中国本土的种猪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研技术 功不唐捐
加入广垦畜牧集团后不久,王文洲迎来了新的挑战——到集团核心群育种场广前种猪场开展育种工作。他深知,中国种猪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必须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
2020年1月,在全国非洲猪瘟和新冠双疫情肆虐的艰难时刻,广前种猪场从法国引进1395头种猪,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引种行动。王文洲既精通法国完整的育种流程,又熟悉国内普遍的育种方式,还对广前种猪场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基于这些优势,他大胆提出,要根据广前种猪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全新的育种流程。
说干就干,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育种工作中。新的育种流程包含精准选配、差异化窝选、全群测定、高强度的针对性选留和主动淘汰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每一次选择都是对未来种猪品质的一次精心雕琢。
同时,王文洲还积极探索应用新一代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新技术。这项技术就像是育种领域的“魔法棒”,能够实现早期选育,大幅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筛选最佳的杂交优势组合,加快遗传进展,减少测定数量,降低育种成本。但新技术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和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为了让新技术在广前种猪场落地生根,王文洲和团队成员们不断进行试验和调整。他们日夜守在猪场,观察种猪的生长情况,记录每一个数据变化。遇到问题时,他们查阅大量资料,请教国内外专家,反复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在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后,新技术终于在广前种猪场发挥出了神奇的作用。
广前种猪场投产至今的生产成绩,就是对他们努力最好的证明。广垦畜牧集团法系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保持着良好的遗传进展,种猪各项生产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杜洛克品种的校正120公斤体重日龄(165天以下)在全国近100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中持续名列前5名,并多次获得种猪性能测定第一名。大白和长白品种的窝均总产仔数排名也保持在全国前列(15.5头以上)。大白、长白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PSY)从25.3头提升至28.7头,全群料肉比由原来3.15优化至2.88,育肥猪体形和肉质等都有了较大改善,售价也增加了0.28元/公斤。广前种猪场也凭借出色的成绩,荣获“无非洲猪瘟小区”、广东省生猪育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专注使命 载誉而行
“要解决生猪种业‘卡脖子’问题,为社会提供性能优良的优质种猪”,王文洲暗自立下目标。他所在的广前种猪场是广垦畜牧集团的核心群育种场,肩负着为集团乃至全社会提供优质种猪的重要使命,王文洲始终专注地践行这一使命,带领团队不断创新育种技术,培育出多批性能卓越的种猪品种,为生猪种业的自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他主导的“广垦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和“广垦生猪数字化良种繁育体系构建及应用推广”项目分别获得了201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和2019—202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2022年,王文洲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家畜繁殖赛项)广东省选拔赛。这场大赛,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比赛的内容,都与他的日常工作紧密相关。截至赛前,他累计完成了4.5万头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对比赛项目早已烂熟于心。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一举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他荣获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这些荣誉,王文洲没有丝毫骄傲自满。每一次载誉归来,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到基地,一头扎进种猪育种技术的研究中。在他心中,这些荣誉只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而未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他去完成。他要继续努力解决生猪种源“卡脖子”问题,打破“引种—退化—再引种”这一循环往复的传统育种老路,让生猪育种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路漫漫 求索向前
经过以王文洲为核心的育种团队的努力,广垦畜牧集团目前已建成“核心场—扩繁场—商品场—公猪站—测定站”五位一体的广垦生猪数字化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了面向垦区内外生猪养殖产业的新型生猪良种繁育服务支撑体系,配套绿色养殖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能够实现优良种猪基因在繁育体系中的快速传递和辐射覆盖。
“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6000 余头种猪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开始初步应用这些测序结果,比如进行亲子鉴定、系谱验证等。广垦畜牧集团的杜洛克猪的校正日龄成绩近年来保持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前5名。”谈及未来,王文洲眼中闪烁着自信与憧憬的光芒。
“接下来,我们的重点目标是尽快建立全基因组育种参考群,尽早开始进行公猪的早期选择。”王文洲语气坚定地说,这是他对未来育种工作的规划,也是他为生猪育种事业描绘的宏伟蓝图。
对于年轻的生猪养殖业从业者,王文洲也有着自己的寄语:“自发现非洲猪瘟以来,养猪确实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做出成绩的工作。我们年轻人要勇于扎根基层担重任,在一线实践中经受磨砺,这样才能实现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工匠的转变。要善于面向未来做好知识和技能的积淀,努力学习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做到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要用青春和奋斗,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种猪育种事业的漫漫征途上,王文洲信心满满,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追光者,一路奔跑,一路探索,努力做掌握种猪育种核心技术的引领者,力争为国内种猪育种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网络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JkqHDoh2kx99_S2tN5DPw?color_scheme=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