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埔区“小个专”新茶饮产业链红联共建活动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广州市瑞丰茶文化博物馆举行。黄埔区食品安全协会和区茶饮、乳制品、糖业、餐饮、检验检测等食品相关产业4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共同推动黄埔新茶饮产业向“新”而行。
聚“链”成势,激活产业向新动能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如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新茶饮产业作为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消费理念融合的产物,近年来市场规模激增。黄埔区市场监管局顺应新茶饮市场发展需求,依托黄埔区食品产业的雄厚基础,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交流平台,以党建引领黄埔新茶饮产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广州茶博馆党支部书记张丽霞介绍道:“茶博馆既是茶文化、茶文明展示与传承的重要窗口,也是孵化新质生产力、推动茶饮产业振兴关键平台。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传播弘扬茶文化,促进产业发展,打造和气、和睦、和谐、和平的‘四和’品牌。”
黄埔区食品红链链主企业燕塘乳业党委委员李春锋表示,面对新茶饮市场的黄金机遇,燕塘乳业将在区“小个专”党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链主优势,持续为食品上下游企业搭建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平台,构建起“党建引领、龙头带动、全链协同”的发展格局。
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小个专”党委书记邓慧瑜表示,区市场监管局将以“有温度的服务+有精度的监管”护航产业行稳致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技术攻关、品牌创建、供应链管理、产品出海等方面协同作战,将“红联共建”升级为“红联共强”,合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黄埔特点的新茶饮IP。
据悉,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区“小个专”党委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创新打造“三优三促”党建服务品牌,充分发挥食品红链党委的“主核”作用,推动产业链固链强链兴链,助力全区食品产业向上、向新。2024年该区食品产业总产值达733.72亿元、稳居全市各区首位,“优质食品黄埔造”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共话“新”章,构筑行业品质生态
当前,新茶饮行业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大关,行业也面临着生命周期短、同质化竞争、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等瓶颈。活动现场特别邀请食品红链企业的专家代表分享创新实践,既为企业带来了党建赋能产业发展的“红色经验”,也带来了产品应用与创新的“发展密码”。
燕塘乳业技术研发中心副部长彭小霞分享道,通过乳制品与茶饮的跨品类融合,开发出低糖、高蛋白的健康化产品矩阵,构建了从奶源到终端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破解了传统茶饮“口感与健康难以兼得”的痛点。华糖食品新零售事业部副经理廖毅骏则围绕“糖业与茶饮风味协同发展”的主题,展示了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助力企业打造独具特色的风味品牌。区食品红链党委副书记孙文亮阐释了在食品行业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等全链条环节,党建正作为“红色引擎”驱动全产业链凝聚发展合力。
从产业链创新到更深层次的价值延伸,茶产业深加工合作的探讨吸引了与会代表们的浓厚兴趣。泽力医药产品总监陈展鹏现场解读了低温高效提取技术,为新茶饮行业提供高品质的原料。瑞丰茶文化博物馆负责人连宗豪则系统分享了茶饮风味实验室“技术联盟+试点工厂+标准输出”的运营思路,实现从企业“各自为战”到全链“聚集式创新”的模式跃迁。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会长陈栋最后提出加强新茶饮品质的把控和品牌建设、提升中国新茶饮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倡议。
活动特别设置“新茶饮品鉴会”,调饮师们运用燕塘乳业、华糖公司等提供的乳制品、糖制品,与传统茶叶结合,现场调制出各式创新茶饮。“这杯茶饮既有凤凰单丛的高扬花香,又有牛奶的醇厚口感,‘老茶味’焕发了新活力,这正是产业融合的生动阐释!”一位企业代表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活动最后,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区“小个专”党委副书记蒋佐龙鼓励企业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抓住新茶饮发展黄金机遇,通过红联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共同推动黄埔新茶饮产业向“新”而行。氤氲茶香中,一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然铺展。
(来源:中国报道,网络链接:http://cxzg.chinareports.org.cn/cxzg/news/6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