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中医药大省,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盛产的中药材多达2600多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有4692种药材,种植面积约339万亩,南药生产总产量约130万吨,农业总产值超180亿元。种质资源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南药一头连接绿水青山,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是提高绿美广东经济效益的“良方”。当前,广东正全力将南药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发展优势,释放更澎湃的“药”动能,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助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在广东农垦茂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漫山遍野的橡胶树下,套种了岗梅、两面针等南药,新时代农场还设立了南药间种试验示范区,试种更符合当地的特色南药。广东农垦搭建“南药科学家+大中型中药企业+产业急需品种+先进农业技术+重大重点项目”等优质资源的广东现代南药产业新质生产力体系,在“非粮化”背景下构建了“经济作物下套种南药”、“三类胶园林下套种南药”等10种南药生态种植创新模式,推动南药走进林下、点绿成金。
“广东南药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因,产业发展仍有许多路要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詹若挺指出,发展南药产业,首先应该打破“南药就是农业”固化认知。
近年来,广东积极开展套种经济林、药光互补生态模式研究,创新了“橡胶+岗梅”“广藿香+”“溪黄草+”等生态种植模式,搭建起“种源优选-种苗繁育-生态种植-产业融合发展”的架构,将岗梅、广藿香、溪黄草等南药请到荒坡地、林下园地,提高了南药种植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来源:南方农村报,网络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7FRT6D05149JLH.html,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