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挺膺担当的身影

发布时间: 2025-10-16 【字体:

近期,广东农垦部分单位遭受台风灾害,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积极投身防风救灾复产一线,众志成城、挺膺担当,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不平凡的坚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他们其中的几位。

黄文政:“再辛苦也值得”

台风过后,南华农场第16作业组的甘蔗田一片狼藉——大片蔗株倒伏在泥泞中,不仅影响生长,还堵塞了主干道与机耕路。

10月6日上午,台风刚过,黄文政便第一时间扎进受灾最严重的蔗田。泥泞没踝,他深一脚浅一脚前行,鞋子裹满厚泥,脚下不时打滑,双手被蔗叶划得满是伤口,却始终没有停歇。

1760575112393.png

看着2000多米的受灾路段,黄文政深知单靠人工扶蔗效率太低。他迅速多方协调,联系到钩机支援。在作业现场,他全程盯守指挥,确保每一株倒伏的甘蔗都被精准扶正加固。经过不懈努力,作业组不仅完成900多米主路沿线甘蔗扶正,保障通行顺畅,还清理了1300多米机耕路的倒伏蔗株与杂物,为甘蔗复产筑牢基础。

作业组因台风断水,黄文政没有等待,主动开车赴外地拉回发电机组,连夜协调安装,确保职工生活用水及时恢复。面对职工的感谢,他笑着说:“只要能帮大家解决问题,再辛苦也值得。”

冯卓荣:“受损小苗等不起”

南华农场第24作业组的橡胶小苗基地是冯卓荣的“心头肉”。看到台风刮倒大片幼苗,嫩绿枝条折断,道路被淤泥堵塞,100多亩基地满目疮痍,他疼在心里。

台风过境次日清晨6时,雨丝仍飘,冯卓荣已赶往基地。田间小径湿滑,他裤脚沾满泥水,鞋子几次陷进烂泥,只能弯腰用力拔出。

1760575148090.png

看到受损裂枝,冯卓荣小心翼翼剪去,遇大面积倒伏地块便逐一标记位置与数量,还不忘叮嘱赶来的职工:“这地块小苗倒伏最严重,得优先扶正加固!”三个多小时过去,他手上划满伤痕却顾不上处理,立刻召集职工敲定复产方案。

冯卓荣安排职工分组行动,一组扶苗培土、一组清理道路,自己则扎进扶苗组,手把手教学:“与地面夹角低于45°的小苗要重点照顾,慢慢抬起加固,根部土一定要踩实!”

从清晨到傍晚,冯卓荣的汗水混着泥水往下淌。职工劝他休息,他总说:“趁天气好转抓紧干,受损小苗等不起。”经过多日奋战,100多亩橡胶小苗全部扶正,基地重现生机。

廖启博:“每一步都算细,每一环都抓牢”

在这次台风中,建设农场在茂名垦区受灾相对较重。10月6日,台风余威未散,农场生产经营部部长廖启博已提前布署。

廖启博深知,摸清实情才能精准施策。台风刚过境,他马上组织各生产作业区区长、队长分片排查——从橡胶树倒伏数量、南药基地设施损毁程度,到苗木基地受损面积,逐项登记造册。短短两小时,第一份《农场受灾情况明细》便汇总完成。

1760575178047.png

廖启博(右一)

“受灾重的区域先上机械,人手紧的片区补派骨干!” 拿着受灾情况明细单,廖启博迅速制定分级支援方案,一边联系紧急采购绳索、砍刀、手套等工具分发给挂钩科室和生产队,一边根据各片区需求,合理调度电锯、钩机等大型机械。

忙完任务分派,廖启博马上转身扎进橡胶中小苗基地,与队员们一同扶苗、绑绳、回土,汗水浸透的工装湿了又干。

“每一步都算细,每一环都抓牢,才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廖启博边擦去额角的汗水边说。

严亚丽:“农场就是我的家,胶园是家里的‘根’”

在建设农场19 队的橡胶林里,49 岁的胶工严亚丽握着柴刀。刀刃起落间,倒伏橡胶树下的残枝被逐一清理,挡路的荆棘应声断裂。

正午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她脸上,额角的汗珠混着泥土滑落,她却只是偶尔抬手擦一擦,工作却不停。

1760575209670.png

“又疼了?要不先歇会儿?”身旁的同事看着身材瘦小的严亚丽突然弯腰、用手掌紧紧按住腹部,忍不住劝道。大家都知道她患有慢性胃病和贫血,胃疼发作时常常直不起腰,但这次台风过后,她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救灾队伍。“农场就是我的家,胶园是家里的‘根’,现在根受了伤,我哪能歇着?”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随身带的胃药,就着水壶里的温水吞下,稍作缓歇后,又扶着树干站起身,继续清理林间杂物。

作为有着十多年割胶经验的老胶工,严亚丽对 19 队的每一座胶岭、每一片胶林都了如指掌。灾后统计的受灾数据刚出来,她就带着职工对照清单,逐个点位排查受损橡胶树。“你看这棵,主干没断,根系也没完全脱离土壤,小心扶直、压实土壤,还能活!”她蹲在一棵倒伏的橡胶苗旁,手把手指导年轻职工调整扶苗角度。

李汶聪:“战场变了,责任没变”

胶山深处,此起彼伏的电锯声打破了灾后的沉寂。建设农场第三作业区代理区长李汶聪双手稳稳操控着电锯,眼神专注地盯着切割点位。

29岁的李汶聪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4月才加入建设农场这个大家庭。台风过境后,农场党委吹响抗灾复产冲锋号,他立刻主动牵头组建救灾复产突击队,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机械使用与维修技能,成了队伍里的技术主力。

1760575233730.png

“电锯就像当年的战友,得摸透它的脾气。”连续高强度作业下,电锯“罢工”是常事,有时被坚韧的树干卡住,有时因过热突然“死机”,李汶聪总能快速排查故障:拆开机身清理木屑、更换磨损的零件、给齿轮上润滑油,不一会儿,电锯就又重新发出有力的轰鸣。

“作为党员、退役军人,战场变了,但责任没变。” 休息间隙,李汶聪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望着眼前待清理的断枝和亟待恢复的胶园说:“每一棵橡胶树都是农场的未来,每多清理一片区域,胶工就能早一天返岗割胶,我们必须跟时间赛跑!”

说着,李汶聪又扛起电锯,转身走向下一片受损胶林。

(供稿:湛江农垦集团、茂名农垦集团、南华农场、建设农场,统稿: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办公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