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胶刀 一颗匠心

发布时间: 2023-03-30 【字体:

微信图片_20230331082352副本.jpg


今年59岁的马志荣是广东农垦火星农场有限公司第四作业区专职辅导员。作为一名2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共产党员,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意志,从一名“外来工”成长为茂名垦区远近闻名的“割胶能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一朵鲜艳的劳动之花。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0年4月,38岁的马志荣从广西来到火星农场当胶工。刚开始,由于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应等问题,他过得并不顺心。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一次次地鼓励自己,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在新胶工上岗培训期间,他认真学理论、磨胶刀、练树桩,细心观察培训老师的每一次技能演示,每天上课他都提前半个小时到场练刀,课后反复学习割胶技术规程。勤奋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上岗割胶技能考核中,他名列前茅,被评为一等割胶技术胶工。

培训结束后,他被安排到火星农场细水队,负责采割一个较为偏远、单株产量较低的实生橡胶树岗位。虽然培训时学得不错,但到实地胶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每颗胶树都有差异,他常常把握不准,一不留神就伤了胶树。要强的他,找来有关学习资料,分析研究橡胶树的结构。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割胶辅导员和老胶工请教,认真学习他们观察树皮办法,观摩他们的每一个示范动作,从手握胶刀、下刀割胶到挪步转身,都看得仔细,且跟在他们的身后反复模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马志荣练就了割胶“稳、准、轻、快”的本领,能根据胶树的皮质情况来掌握好割胶深浅度的均匀,控制好耗皮的厚薄,做到下收刀整齐,割面光洁,割线流畅,深浅适度。他管理的岗位(1300株)单株产量由原来2.3公斤/每株提高到2001年的3.2公斤/每株,全年干胶产量达到4.22吨,在火星农场创造了实生橡胶树岗位干胶产量高于第二代芽接橡胶树岗位的纪录。

10多年来,马志荣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披星戴月,踏着露水,在胶林里辛勤劳作。他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大家认可。他的管理岗位年年都被评为一等割胶技术岗位、冬春管理工作一等岗位;他多次被评为农场的“优秀民工”、“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3月,他参加全国第二届割胶工技能大赛,获得总分第七名、树桩割技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割胶工技能大赛割胶标兵”和“第二届全国割胶工技能大赛割胶能手”称号;2018年荣获茂名市“最美工匠”提名奖;2021年被评为茂名市“优秀共产党员”。

一花独放不是春

马志荣说:“个人割得好,不算啥;只有大家割得好,才算好。这样我们场胶水产量才会高,农场橡胶事业才可以长久发展。”2010年任农场割胶技术辅导员后,他一心扑在提高全场割胶技术水平上,把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胶工,全心辅导胶工提高割胶技能,从而使农场的割胶技术一、二等率从90%提高到94%,干胶产量逐年上升。他还培养出多个割胶能手。上坑队的胶工赖金永就是他徒弟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他在2012年全国第三届割胶工技能大赛中获得总分第六名(二等奖)的好成绩。

由于割胶工作环境差,作息时间常年颠倒,劳动强度大,收入又不高,农场招聘胶工越来越难。马志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善农场生产一线劳力欠缺的状况,他积极发动年富力强的老乡到农场从事割胶工作。20多年来,他先后在细水队、丁坑队、第四作业区任职,共发动80余人到火星农场工作,他们多数人已成为了农场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

爱心花开香满园

在马志荣的同事眼里,他是个助人为乐的“暖男”。在指导胶工割胶工作中,只要见到有人还没有割完时,都要帮助割上几十株,还经常为技术差以及生病的胶工代割。在平时生活中,每逢有人遇到困难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几年前,细水队有一位退休职工体弱多病,经常要到几公里外的医院看病,由于子女都在外务工,老人都是步行去看病,来回一趟需要两个多小时。马志荣了解情况后,主动为老人当司机,利用休息时间用摩托车搭老人去看病,有时还为老人垫支医药费。老人逢人便说:“小马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啊!”

马志荣被外来工亲切地喊为“志荣哥”。马志荣是农场里资格最老的外来工,一直以来他都像亲大哥一样关心、帮助其他外来工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在细水队,还是在丁坑队,每天在完成自己岗位割胶工作后,马志荣都主动到新胶工的岗位去指导他们割胶,给他们做示范。每当他们家里有需要,马志荣从不缺席。每年春节,马志荣都留在队里过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将回乡探亲的机会留给其他外来工。

一把胶刀、一颗匠心。在郁郁葱葱的橡胶林中,马志荣以赤诚的情怀,用20余年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

 


相关阅读